探索人际连接的科学
作者:罗兰·米勒 (Rowland S. Miller)
《亲密关系》综合了心理学、社会学、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,深入探讨了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。
这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,更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实用指南。
9.2
豆瓣评分
25+
教学年限
14
章节内容
罗兰·米勒 (Rowland S. Miller) 是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,从事亲密关系教学长达25年。
他于197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,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2008年,米勒教授荣获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,并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(APA)和国际心理学荣誉学会(Psi Chi)的Edwin B. Newman杰出研究奖。
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心理学、社会情绪(如尴尬、耻辱)以及亲密关系等,著有《尴尬:日常生活中的镇定与险境》一书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对彼此有深入的了解,包括对方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期望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彼此关心,会因对方的成功而喜悦,为对方的失败而忧伤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生活紧密交织,彼此的行为和决定会互相影响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会发展出"我们意识",将自己视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相信对方会考虑自己的利益,不会伤害自己。
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愿意长期投入关系,并为维持关系付出努力。
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,爱情包含三个基本成分:
这三个成分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类型的爱:
社会交换理论认为,人们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。关系的满意度取决于:
满意度 = 结果(奖赏 - 代价) - 比较水平
当结果 > 比较水平,我们会感到满意。
当结果 > 替代的比较水平,我们会留在关系中。
探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,以及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的六个差异方面。
讨论人际关系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。
探讨吸引力的基础,包括直接奖赏和间接利益。
讨论第一印象的影响、验证性偏差、伴侣的理想化等。
讨论沟通的过程,从传递者的意图到信息对接受者的影响。
探讨社会交换理论,包括奖赏、代价、比较水平和替代的比较水平。
探讨友谊的本质、属性和规则。
讨论爱情简史,以及不同文化对爱情的态度体验的变化。
讨论性态度,包括对婚前性行为、同性恋以及性双重标准的看法。
讨论感知到的关系价值以及感情创伤。
讨论冲突的不可避免性,并分析了辩证式的紧张。
定义了社交权力,并讨论了权力和相互依赖的关系。
讨论了离婚率的变化及其增加的原因。
讨论了保持忠诚的认知维持机制和行为维持机制。
两性相像的程度远大于差异程度 - 不要过分强调性别差异,基本心理需求是共通的。
与人交往时体验到的接纳或排斥感,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有着复杂的关联 - 我们的自我价值感部分来源于他人的评价。
爱情前期需要激情,中后期可以且必然是相伴之爱 - 了解爱情发展的规律,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期望。
长期良性亲密关系的秘诀 - 了解亲密关系的规律、找到对的人并且让自己成为对的人、降低预期。
人们强烈需要亲密关系的原因是基因和情感 - 归属感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,远古时期,相互帮助才能生存。
基于 29,414 位读者评价
"这本书系统、完整且科学,能够解答关于爱情的困惑,并对亲密关系有更全面的认知。"
— 豆瓣读者
"读完这本书后,懂得了很多道理,但依然可能过不好此生。"
— 豆瓣读者
"该书对于如何找到对象涉及较少,更多的是结果论的统计概率学。"
— 豆瓣读者
"该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伴侣,从而可以正确的处理亲密关系。"
— 豆瓣读者